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商业健康险保障范围正在逐步从健康体向带病人群扩展. 然而,对于带病人群来说,除了保险保障,健康服务也是他们重要需求. 那么,商业健康险如何更好地满足这样复合需求呢?
在最近举办“慢病居家康护与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研讨会”上,保险行业协会表示,慢病人群健康管理在商业健康险经营中是十分关键. 而标准化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基. 业内已经开始行动起来,比如在研讨会上,“脑卒中院外居家康复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化建设已经正式启动。
商业健康险逐步向带病人群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非标体人群在商业健康险未来将是非常重要一块。”亚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都被保险行业定义为“次标体”代表人群,慢病管理系统其中慢病人群数量庞大. 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泰命医学中心主任宋保亮在今年健博会上指出,有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病,65岁以上多病共存老人占比达到2/3. 根据于华分享统计数据,我国慢病导致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近70%.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健康险产品保障范围从过去标准体拓展至包括慢病人群在内带病人群。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一些疾病检出率在增加,患病年龄也在变年轻,许多人由于身体健康原因无法通过严格健康告知,但他们仍然需要保险保障. 另一方面,市场上针对非标群体健康险产品选择有限,但这部分人群却非常需要保险保障. 所以,这个市场一定是未来健康险巨大增长点。
在政策引导下,一些保险公司通过开放既往症人群投保、保证续保等方法,推出了针对慢病患者、恶肿瘤患者、老年人等人群税优健康险和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为他们提供了风险保障. 同时,在其他商业健康险领域,保险行业也积极进行产品和核保理赔等方面创新. 比如,在2018年推出了针对血糖异常人群专项保险产品;而在2021年,又推出了国内首个老龄慢病人群专属普惠保障计划。此外,很多医疗险产品还将保障范围拓展至患有常见结节类、糖病、高血压等疾病人群.
除了保险保障外,带病人群对于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针对慢病人群来说,他们对医疗、健康管理和康复等服务需求是长期且稳定. 因此,商业健康险行业需要在满足保障需求基上,不断提供更加个化、全面健康管理服务. 只有这样,商业健康险才能更好地满足带病人群复合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服务.
.